
罗庄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实地调查并采集登记的普查对象共计170处,并新发现文物37处,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在这次普查中,罗庄区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文化遗产资源,还新发掘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点。新发现的37处文物点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个类别,极大地丰富了罗庄区的文化遗产库。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中,考古人员在高都街道薛庄村东北、沂河西岸新发现了宋代砖瓦窑址——薛庄窑址。这是临沂首次集中发现的宋代砖瓦窑址,共包含8座陶窑,为研究临沂宋代窑址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陶窑均由窑室、火膛、火门和工作间四部分构成,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类,部分陶窑间有打破关系。工作间呈坑状,多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斜壁圜底,部分底部有活动面,入口处有脚坑或台阶。火门分为砖砌和土门两种,呈拱形,大多已倒塌,个别保存较好。火膛平面呈半圆形,底部平缓,周壁烧烤坚硬。窑室平面形状分为马蹄形、近圆形和近长方形三种,周壁烧结成青灰色,其外有热辐射形成的红烧土带。窑床平整坚硬,后部建有若干个烟道,在中部汇合成一个竖状烟道。
出土遗物主要有陶砖、板瓦和筒瓦、圆唇罐、折沿盆、夹细砂灰陶双耳罐、瓷碗等残片、“治平元宝”铜钱等,为宋代时期遗物。
薛庄窑址为研究临沂特别是罗庄宋代窑址提供了重要资料,密集分布的陶窑证明了当地存在较大的砖瓦需求,证明此地在宋代是一处较为繁荣的地方。这一发现对于深入了解罗庄乃至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罗庄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持续推进,不仅为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