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砖瓦网 - 砖瓦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货物招标 | 工程招标 | 项目招标 | 专利技术 | 科技知识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男子到柳江荒地办砖瓦厂,竟偷偷这么做!真相让人震惊
2.biz | 商业搜索

男子到柳江荒地办砖瓦厂,竟偷偷这么做!真相让人震惊

信息来源:zhuanwa.biz   时间: 2022-12-01  浏览次数:34

  2022年10月14日,记者一行人在柳江区穿山镇武装部长秦登学的引领下,驱车从镇政府到板塘村采访。车窗略过的田野风景,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秋天气息。谁曾想到,80年前,也有人步履艰难地从外地步行到板塘村。他们的到来,让这个不起眼的村庄激荡起历史的风云际会。

穿山镇板塘村

  他们是谁?来板塘村干什么?透过历史烟云,我们了解到,这几个人不简单。其中,1942年,广西省工委的代理副书记黄彰在此隐蔽战斗,度过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更重要是,后来,在这里,广西省工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八月决定》,这个决定影响了广西的革命。

  1996年,柳江县人民政府将《八月决定》的诞生房屋“烤烟房”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有关部门进行修复工作,在一旁空地上以一比一的比例还原重建了一座房屋,并作为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陈列室。2021年11月,板塘村还在房屋不远处立了一块“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的石碑我们不妨从石碑的字里行间来寻找80年前的红色故事,了解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革命斗争的艰辛。

位于穿山镇板塘村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

  神秘的“烤烟房 ”

  记者来到板塘村时,当年神秘的“烤烟房”在岁月侵蚀下,仅剩下部分残墙,周围杂草丛生。旧址上方搭建了一个钢架棚,保护剩下的残垣断壁。

  板塘村的莫家旺目前是“烤烟房”的屋主,也是还原重建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陈列室的义务管理员。他用钥匙打开简陋的陈列室的大门后,向记者简要介绍了“烤烟房”的辉煌往事。

被保护起来的“烤烟房”

  时光回到1942年的冬天。

  板塘村的莫定朝(莫家旺的长辈)接到来宾大湾“老庚”甘玉泉后人甘化民的信息,要在这里合伙办一个砖瓦窑。这对莫定朝来说是小事一桩,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据《中国共产党柳江历史》和《地火燎原》记载:莫定朝当时是穿山民团团总,有钱有势,在板塘村这个地处柳江、来宾、象县三县交界处的“三不管”地带很有威望。莫定朝的小儿子叫莫正荣,和大湾甘玉泉的儿子甘化民同龄,两家常有来往,关系较好。所以,莫定朝很爽快地答应“老庚”后人的这一请求。莫定朝绝对想不到,无意中,他帮了广西省工委一个大忙,这个办砖瓦窑的“老板”是中共广西省工委的领导,真名叫黄彰,当时的职务是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

黄彰

  莫家旺介绍,听长辈们说,大湾那边的人来了以后,立即着手建设砖瓦厂,并请人在村西头利用荒地挖土建窑。他们初来时,住在莫正荣家,砖瓦厂开工不久后,就搬离莫家,住到莫家一间用来烤烟的小屋,当地人称那为“烤烟房”。板塘本来就偏僻,这个“烤烟房”就更加偏僻了——它是独立的茅草房,周围无房屋,距板塘村民房屋约半公里,再安全不过了。虽然安全,但这里生活异常艰苦。

  在这里生活的除了“老板”黄彰,还有“老板娘”高天梅,他们是夫妻关系,还有一个“帮工”叫刘琼,三人都是地下党员。由于黄彰从桂林撤退时,什么都没带,高天梅也只带了一床薄棉被。到“烤烟房”后,房子里空荡荡的,甘化民找来一床旧席子,莫家借给他们铁炒锅、小鼎锅以及几个碗、几双筷条。黄彰到山上砍来杂木,动手钉了四个脚架,找来一块旧木板盖在上面,拼凑成了办公桌。除莫家的人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来“烤烟房”,后来到来的,都是我党著名的地下工作者。比如,当时的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政治交通员庄炎林、地下党员杨林等。

莫家旺

  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先后两次到“烤烟房”与黄彰开会研究工作,一住就是几天。1943年冬,钱兴在“烤烟房”住了4天4夜。期间钱兴和黄彰研究认为,“七九”事件后,坚持白区工作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是正确的,撤退隐蔽的措施是得力、及时的。

  史料记载:为了开展地下活动,凡是党组织或上级派人来与黄彰见面的,一律由大湾的甘化民安排,通过共产党员杨林引荐;来往的一切信件,均由杨林负责转送。1943年8月,黄彰把“七九”事件后撤退的党员安置稳妥后,工作之余,在烟房自制一把由动物骨头作把炳的鹅毛扇,扇炳上写:“路是人踏成的。1943.8”字样,表示革命到底的决心。

黄彰自制的羽毛扇

  那么,黄彰为什么会来到板塘?甘化民又是什么神秘人物呢?记者当即通过莫家旺老人与大湾镇一个叫甘勇峰的人取得联系,据说他是甘化民的侄儿。

  要想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就要到大湾去。

  前行路上,记者想到在2019年时,因为采写《地火燎原》,曾到板塘村采访过。当时由于匆忙,没有去大湾镇采访,多少留下些遗憾,这次大湾之行,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发现。

  悲壮的“七九”事件

  要想弄清这些答案,得先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1942年,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然而,国民党顽固派依然没有停止反动的步伐。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愈加猖獗。

  2019年4月,记者曾在桂林市的逸仙中学和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凤凰村旧圩一队进行采访,对这一段历史有一点了解。

  《地火燎原》里也记载了这段历史,书中这样写到:

  “同志们,我们该走了!”1942年7月13日凌晨,桂林逸仙中学内黑夜沉沉,其中一间教员宿舍的房门紧闭,3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用坚定的眼神进行了最后交流,然后他们整了整仪装,从容地往脖子上套住绳子。没多久,周边一切归于死寂……3名教师分别叫苏蔓(男,28岁)、罗文坤(女,26岁)和张海萍(女,25岁)殊不知,他们的教师身份只是一种掩护,他们当时的真实身份是广西省工委的主要领导人——苏蔓为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罗文坤为广西省工委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张海萍为中共南委驻桂林特别交通员。

苏蔓(左上)、罗文坤(左下)、张海萍

  这便是震惊广西的桂林“七九”事件。三名烈士在暗无天日的“反共”高潮中,在那天夜里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热爱,而宿舍里透出的微弱灯光,犹如熊熊烈火照亮广西地下党的漫漫前路。

  1940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派苏蔓回广西筹备重建中共广西省工委。12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下称“南委”)又派钱兴(广东怀集县人,曾任福建省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回广西,正式重建中共广西省工委并任书记,苏蔓任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黄彰任组织部长,罗文坤任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

  苏蔓、罗文坤、张海萍等人转入逸仙中学当教师。1941年6月,国民党中央调查局(中统)设在江西的特务机关破坏了中共江西省委,窃听到南委组织部长郭潜的地址,便派特务到广东进行秘密监视,一场极其险恶的破坏活动悄然来袭。

  柳州市党史专家黄惠兰介绍,1942年5月中旬,南委组织部长郭潜受南委指派,从广东来桂林领取南方局汇给南委的活动经费。5月16日,郭潜抵达桂林,由广西省工委内部交通员张丽贞接头,住在广西省工委外部交通员梁耀宝家。

  在桂林,郭潜会见了钱兴、苏蔓等人。几天后,郭潜离桂返粤。5月26日,郭潜在广东曲江被捕并立即叛变,供出了南委和广西省工委领导人名单。让人痛心的是,在郭潜的带领下,国民党特务很快破坏了南委,并决定对广西中共组织也“予以一网打尽”。

  7月6日,国民党中统特务庄尚之带着郭潜等到达桂林,着手对广西党组织的破坏行动。8日晚,特务首先逮捕了中共广西省工委外部交通员梁耀宝,梁耀宝随即叛变。9日上午,国民党特务包围逸仙中学,苏蔓、罗文坤、张海萍等人被捕。白色恐怖笼罩桂林市,这就是震惊广西的“七九”事件。

  特务用黑布条将苏蔓、罗文坤、张海萍3人的眼睛蒙住,然后押往桂林龙隐岩。龙隐岩是桂林的历史文化地标,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题词赋诗,而此时却成了国民党特务的刑讯室。

  皮鞭吊打、烙铁烫、老虎凳……特务对3人进行了毫无人性的刑讯,其中苏蔓多次昏死,又多次被冷水泼醒。后来,特务又带郭潜当面劝降,但3人坚贞不屈。精疲力尽的特务最后在报告中沮丧地写道:“通宵达旦,未尝休息,而犯人仍颉顽不认,亦不悔悟。”硬来不行,特务想到了“放长线钓大鱼”。特务将他们“释放”回逸仙中学,同时暗中派人监视,以诱捕前来联系的中共党员。为了尽快挫败敌人的阴谋,3人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绝境下决定以身殉党,用这种决绝的方式,以尽快向党组织发出警报信号。

  12日清晨,苏蔓和罗文坤便忙碌起来了,他们先批改好学生的试卷,又把学生送来的纪念册一一题字留念,然后收拾衣物书籍放好。张海萍则一直倚坐在书桌旁,不停写着——她给在韶关的哥哥写下了绝笔信,在信中引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自己为革命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13日凌晨,苏蔓留下“不自由,毋宁死”几个诀别大字后,3人在宿舍并排自缢,上演了悲壮的场景,三名烈士的壮烈行动震惊了整个桂林城。然而国民党方面却在《扫荡报》捏造发布了一条假新闻,只说3人因“桃色事件”集体自杀。

  2019年4月20日,记者曾到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凤凰村旧圩一队,这是苏蔓的老家。“苏蔓出生于地主家庭,以前的房子很大,一楼为客厅,二楼为卧室……”听闻记者到来,苏蔓的侄媳妇黄小莲和儿子驱车一个多小时从住处赶来。黄小莲说,苏蔓从小立志报国,后来毅然离开富裕的家庭,外出求学救国直到牺牲也再没有回到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蔓在求学时结识了罗文坤,两人后来结为革命伉俪。让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在给烈士颁发证书时把苏蔓写成了苏曼。

  响亮的“天马运输行”

  2022年10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大湾镇大湾社区,见到甘勇峰,1974年出生的他目前是大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他说,甘化民是他大伯,要想了解他大伯的故事,可以去一个地方。

  在甘勇峰地引导下,记者来到位于大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的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总站——天马运输行,这里不仅是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现在也是广西机要交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来宾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在纪念英雄先烈、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里原来是我们家老宅,现在我们把家中的房子捐出来用做革命历史纪念馆,非常有价值。”甘勇峰自豪地说。

  走进纪念馆,里面内容丰富,布置得当,形式多样,真正体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免费对群众开放。墙上的文字介绍:“七九”事件发生前,黄彰因为其他原因提前离开桂林了。事件发生后,黄彰在地下党员甘化民家落脚。甘化民(1914年~1969年)?是来宾大湾街人,1938年10月经黄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桂平地下交通员。“七九”事件后,他按照黄彰的要求坚决辞去工作,回大湾开展农村工作。

甘化民

  甘化民能干出众,在当地关系好、有威望,所以回到大湾后,工作开展得很顺利。1942年10月,黄彰到大湾建立党小组和地下交通站,甘化民是党小组成员之一。相比在钟山的省工委机关,黄彰在大湾的条件稍好一些。当时,大湾是来宾的中心,也是柳州地区交通比较发达的地方。黄彰指示甘化民在其家开办“天马运输行”,以商业作为掩护,建立省工委机关交通总站,开展党内机要交通工作,安置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党员,筹集活动经费。甘化民还被选为大湾、正龙、石龙工商业联合会理事长及来宾县参议会议员,占领了一些群众阵地,为开展地下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天马运输行

  在旧址陈列内容中,概括了天马运输行在广西革命斗争中发挥的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转移隐蔽党员、传递机要文件、输送革命血脉;是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地下党校”;是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地下银行”;是广西党组织重归党中央的桥头堡。

甘勇峰

  说起大伯甘化民,甘勇峰明显流露出一种自豪神态。他补充说,大伯又名甘若频,他把黄彰他们安全安置到板塘后,自己还在当地开展有效的工作。1949年甘化民与肖雷一道转到大湾、凤凰、北五一带,组织柳(州)来(宾)象(县)边区游击队,开展地下武装斗争。甘化民任柳来象边区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共柳来象边区特支副书记。解放后,甘化民历任来宾县人民政府秘书、税务局长、副县长、宜山专区油脂公司经理、粮食局副局长、专署计委平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9年8月,甘化民在宜山县去世。1984年,中共宜山县委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客观地说,中共广西省工委机关旧址(天马运输行)建设得要比板塘村的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要“高大上”得多。虽然不那么“高大上”,但板塘村在历史长河,尤其在广西的革命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为何会这样说?请关注后续报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砖瓦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