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胞老邓建房记:从砖瓦房到混凝土楼再到
信息来源:zhuanwa.biz 时间: 2013-11-01 浏览次数:6132
深秋,十万山区天气放晴,记者来到上思县南屏瑶族乡采访。
越野车在崎岖山路摇摇晃晃地“爬”了将近3个小时,来到常隆村白马屯一处瑶寨。一大块坡地上,4栋颇具时代特征的房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栋泥瓦房并排立着一栋砖瓦房,这两栋房子的后面,分别是一栋混凝土楼房和一栋在建的“小洋楼”。
“4栋房子都是老邓家的。”村委会主任蒋秀璜介绍说。
“一家有4栋房?”记者有些意外。
正说着,房子的主人——今年63岁的邓秀德,从稻田里收稻谷回来。
“虽然比不上城镇的房子气派,但说明了瑶胞的生活越过越好。”说起房子,老邓有点得意。
泥瓦房,是1983年11月夯土建造的。
一栋房子4间房,泥土夯实的墙面,能放进手指的裂缝比比皆是。房子有点低矮,走进去,三面墙都没有窗户,加上烟熏火燎,整个屋子黑乎乎的,即使大白天也看不清楚里面的东西。
“在2003年以前,这还是当地的好房子。”蒋秀璜在一旁说。
蒋秀璜的话让老邓感慨万分——
那时候,白马屯连接外界的只有人们用双脚踏出来的羊肠小道。村民守着仅有的3分田地,水稻一年只能种一造,还有少量的木薯、玉米,吃饭都成问题。要说有一点额外收入的话,那就是老一代人种下的一些八角、玉桂、松树。偶尔想上街也得走一天。
邓秀德当过几年兵,还入了党,复员后回村里当上了村干部,算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
1983年,邓秀德好不容易筹到了一笔钱,请来村民、亲戚一起夯土、搭木、盖瓦。当年11月,全家6口人终于从茅草房搬进泥瓦房。
记者注意到,这栋房子右边一间的两扇木门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褪色的“喜”字,这是他家的婚房——3个儿子结婚时都住过。
2003年3月,防城港市和上思县两级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南屏瑶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白马屯很快就要通路了。”这一消息让村民们高兴了好长时间。
2004年,100多公里的环乡路通过白马屯,山里山外从此连通起来。
“没通路前,一块砖头从县城运进山里,价格至少翻一倍,当时全屯没有一所砖瓦房。”邓秀德说。
公路修通后,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老邓一家开始张罗着建新房。2005年10月,4间崭新的砖瓦房紧连着旧房子建成了,刚结婚的大儿子邓金强喜滋滋地住了进去。
“从泥瓦房到砖瓦房,整整‘走’了20多年,而从砖瓦房到混凝土楼房,只‘走’了两年。”老邓的二儿子邓金青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在混凝土楼房后面,一栋两层半楼房已接近封顶。这栋楼房布局、门窗设计都带有西式风格,有点小洋楼的样子。老邓说这是去年开始建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砖瓦网证实,仅供您参考